近日,四川省人民***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
以下为原文:
四川省人民***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22〕75号
各市(州)人民***,省***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融资难、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省***同意,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一般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就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2.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省级创新创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校地企协同,构建校校、校企、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坚持内训与外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专题研究。 加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培训教师人才库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吸引高水平教授、创业培训师、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创新创业导师不少于200人。 成功举办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大赛。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 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创业培训专项计划,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培训赛事品牌,开展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各高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 支持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大学生单一赛道,对单独奖励指标给予政策倾斜。 应届毕业生、离校5年内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和参加创业培训的非应届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四)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 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业一站式登记服务。 鼓励各类孵化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放自由空间。 ***资助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安排约30%的空间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 免费开放情况将纳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 鼓励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准入条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高校毕业生入驻孵化器创业提供补贴。
(五)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完善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积极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创新资源库向社会开放,以大学生为重点,提供定制化服务和专业的技术创新服务。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挂牌挂牌”行动,支持各行业企业发布大学生创业需求清单,引导大学生精准创新创业。 建立科研助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政策。 严格落实大学生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就业奖励等创业扶持政策。 保障新型就业形式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建立劳动关系的新型就业形式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其他新型就业形式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员工作为灵活员工。 继续优化“五险一金”线上线下缴费渠道,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保缴费服务。 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纾解机制,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救助力度,按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七)为高校搭建强大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场地保障、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业务代理、融资对接、政策落地。 服务。 组织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创业孵化基地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对接。 加强全日制高校创新创业院校建设,“十四五”期间支持建设15所省级创新创业院校和15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支持“十四五”期间建设500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将建设情况纳入规划范围大学绩效评估。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不少于5000个,国家级项目不少于1500个。
(八)推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融合发展。 发挥西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联盟的带动作用,鼓励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总结推广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将相关成果纳入示范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高校示范基地与区域、科研院所、企业示范基地共建。 推动中央(省)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开放创新资源,利用技术、人才、场地、资金等优势,为高校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培育中心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园。
五、落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支持政策
(九)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教育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资金。 用好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大学生创业,对成功认定的省-创业人才一次性给予90万元补助。级创业孵化基地。 支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利用税务网站、12366办税服务热线、川税APP等平台开展国家政策宣传引导,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办税便利性,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好现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减免、大学科技园免税等税收政策。 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毕业当年内符合规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按每户每年1.44万元的限额依次扣除。 已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政政策支持
(十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完善政策执行标准,将高校毕业生申请创业担保的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将高校毕业生开办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 全省和全省贷款利率上限分别下调为LPR+250BP和LPR+150BP; 降低担保条件,为高校毕业生10万元及以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国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区(村)推荐的创业项目,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创业大学生设区的市级免除反担保要求; 提高办理效率,推广应用“四川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周期,提高贷款速度。 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发展壮大融资担保机构。 引导重点金融机构落实增量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要求,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二)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鼓励***投资引导资金投资大学生创业科技型企业。 做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引导四川省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促进产融结合,引导和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资金投向早、小、智投资,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 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十三)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鼓励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支持产学研联合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科技成果。 成立大学生创新产业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知识产权确权和保护工作。 深化专业科技成果权益共享制度改革,落实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 建设一批优质的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课程和实训项目。
(十四)加强成果转化服务。 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本化管理改革试点,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知名高校研究生国企实践行动,支持师生共创项目,促进成果转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艺”创业创新大赛、“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和数字经济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出现、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对于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后续扶持,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一批优秀项目在竞赛中落地,支持成果转化,形成示范效应。大学生创新创业. 对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或同等奖项前三名)且在四川发展时间超过6个月(含6个月)的创业项目,有条件的,给予最高可给予30万元的创业项目落地补贴。
八、搭建创新创业大赛平台
(十五)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建立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工作竞赛机制。 优化组织实施,鼓励高校联合地方***、行业企业设立专项资金,共同承办大赛。 研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将竞赛承办、组织及获奖情况纳入全省高校绩效评价、本科教育教学审查(资格)评价、高校建设成效评价等内容。高职院校“双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评价等; 在指导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硕博招生指标、奖金奖励、参与省级教学成果奖、省教改项目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高校探索以成果奖代替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毕业答辩的长效机制。 研究推动各类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专项发展基金,促进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良好生态。
(十六)打造创新创业大赛品牌。 完善四川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联动机制,加大大学生参与力度,强化大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作用。 突出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思政元素,把“青春红色梦想之旅”活动打造成思政金课、实践课。 完善竞赛组织形式,丰富竞赛赛道设置和竞赛内容。 深化成渝地区竞争合作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鼓励高校依托赛事,深化校际和国际交流,提升赛事国际化水平。
九、加强创新创业就业保障
(十七)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络,搭建学生、创业导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做好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项目展示、需求推送、资源对接、典型创建等工作。 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求和投融资对接会,建立跟踪帮助创业学生和项目的长效机制。
(十八)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创新创业院校和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共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和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拔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环境,形成勇于创新的社会风气。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继续开展校园创新创业宣讲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
四川省人民***办公厅
2022 年 12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