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中介在网络上受欢迎,明码标价清晰,交易活跃
在QQ上搜索关键词“替补”,仅诸暨市就有近20个大学替补群。本文图片均来自大众网
在QQ上搜索关键词“替补”的QQ群。 全国高校有200多个替补小组。 仅济南市高校就有近20个替补小组。 这些替补小组的人数少则数百人,多则多人。 人数有上千人,其中14个群甚至还设立了付费群。 加入替补团需缴纳1元至2元不等的费用。
大众网记者以“寻找代课生”的身份进入吉林省多所高校的代课生QQ群发现,代课群里,明码标价的是代课生的价格,代课生可以回答问题。 ,帮助做课堂笔记,并回答问题。 问题等,价格根据代课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山东女子学院代课群,群管理员发出的调价通知显示:“一节课(普通间1.5小时)标准价格为15元,可根据课程难度进行调整,特殊要求、课时、课时量,适当调整,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0元/场。 通知还严肃表示,严禁“无底线低价代课等扰乱市场的行为”。
经常代课的小李告诉大众网,在QQ群里收到“雇主”的指令后,他会和“雇主”确认时间、地点、课程以及是否需要上课。给“雇主”一张照片或视频如何赚钱月入数千,“雇主”就会通过支付宝或VX将学费转给他。 “如果课程比较简单,只需要点名,一般要花费20到30元。如果还需要帮助记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等,则至少要花费50元。” ”。 小李说道。
“找上午的代课,我们私聊吧。” “下午第二节课我可以代课,有兴趣请私聊。” 代课QQ群里时不时就会弹出这样的消息。 在山东女子大学替补组,一名正在寻找替补的学生在发送信息后5分钟内就找到了替补。 据大众网记者统计,仅11日一天,山东女子学院代课群里就有21条寻找代课学生的消息,并且很快全部交易完成。
大众网记者发现,杉菜、杉剑、杉石等院校的付费代课价格大多在10元至30元之间。 具体价格由“雇主”和“雇员”根据要求协商确定。
在诸暨大学的辅导群里,辅导的价格是明码实价的。
代课的价格大多在10-30元之间。 家教月入千元不难,但公教成了家教的“重灾区”
替补群里,写着“学长可以随时替补”等信息。 很常见。 “代课班组的高年级学生接到的订单最多。” 杉菜代课群管理员告诉大众网,“由于高年级没有课,部分学生考完考研、考公务员后仍在学校上课。 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可以通过给别人上课来赚点外快。 每天上两三节课,我就能赚70、80元。”
替补组非常活跃的潘同学告诉大众网,他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在替别人补课。 起初,当有人在学校贴吧上发布替补信息时,他都会很快回复。 之后他就会密切关注各种帖子。 QQ、VX代课群。 “这个专业课不多的时候,我通过替补的方式每个月可以赚近千块钱,我觉得这种赚钱方式挺好的,我只要上一堂课就能赚钱,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小潘说道。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教的真实情况,大众网记者接受了一家家教企业,在某家教集团担任家教。 记者“受命”某大学代课班组后,来到事先与“雇主”约定的教室。 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女同学知道记者是替补,并告诉记者,老师不认识任何人,也查不到。 同样来代课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老师是站在班级最上面的,他不关心你做什么,所以你可以带上你想看的书或作业来代课,这样你就可以赚钱,而不耽误自己的工作。” “下课后,当记者问老师是否知道班上有代课生时,老师坦言,班上学生太多,即使有代课生,他们也认不出来。” 。
记者了解到,在代课QQ群中,寻求代课的课程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 由于公开课老师要教100多名学生,老师并不认识每一个学生,所以只能通过点名和提问来衡量出勤情况。 因此,如果学生拨打电话并回答问题,老师就会认为该学生正在上课。 没有办法判断是否是替代品。
有过找人代课经历的肖金告诉记者,她在外面做兼职家教,每次收入在100元左右。 每次请熟人代替当家教时,她总是感觉不好,所以她经常花20到30元找人代替。 班级。 “公开课好无聊,就是听老师看课本、讲ppt,反正期末考试我还要自学,所以我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肖金说道。
“平时的出勤率和班级成绩可以占期末总成绩的30%,如果这30%的成绩丢了,这门课基本就挂不了了。” 山东师范大学的小王说:“我们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但公共课程不允许请假实习,错过3次就会立即不及格。当实习与公共课程发生冲突时,我更倾向于选择实习。”反正公共课的重点我都能过,而且实习关系到以后的就业,没办法找人接班。”
在端午节前后寻找代课生的齐先生告诉记者,“短暂的假期只有三天,没有时间出去玩。最常见的课程就是点名,所以找人上课很方便,没时间出去玩。” 不用担心。”
高校教师建议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严惩替补
针对一些大学生出钱雇人接班的情况,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世明认为,这是不诚信的表现。 “上课是学生的天职。 学习期间如有紧急情况,必须亲自处理。 ,学生绝对可以请假。”
同时,孙时明认为,这也是腐败的表现,必须予以批评和打压。 “虽然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对学生和员工来说是一种道德上的违背,也会对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甚至社会风气造成很大伤害。” 孙时明强调,如果任由这种行为随意发生,这种现象如果蔓延开来,带来的影响将是无穷无尽的。
孙世明告诉记者,由于这种现象目前还主要是个案,很多高校对于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未雨绸缪,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倾向。” 因此,孙世明建议,高校除了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筛选筛选外,还必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从源头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
“各大学也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处罚力度不应比同性质的考试作弊轻。” 孙世明表示,在正式规定出台之前,他们可以先参照此前的相应规定,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和员工进行严格处罚。 ,甚至被开除并纳入诚信档案。
此外,孙时明还建议,学校应对不落实或忽视这一现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和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