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决定开始一份副业,就是在他的家乡社区开一家网吧。
但说实话,他只是喜欢电脑。 他对网吧的经营管理一无所知。 好在当时竞争并不大,成本也比较低。 所以,就算没有赚钱,至少也没有亏钱。 他是自由的,就好像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一样。 上线了。
但几年后当竞争对手出现时,当更大规模、体验更好、配置更高、甚至价格更低的网吧出现时,这个副业就不得不关闭了。
是的,你不能用自己的副业去和别人的主业竞争,因为真正让你赚钱的不是你喜欢与否,而是你擅长与否。
这个世界很公平,只有你擅长,你才能赚钱。
因此,疫情期间,口罩、额温枪、防护服等“商机”在各群体中异常抢手。 我敢说,99%以上的人只是凑热闹,因为你不擅长。
翻转生意赚几千万的能力,永远只属于小说里的主角。 而且,要关掉VX集团几十万美元的生意,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真正拥有一手资源的人是没有时间的。 来这里寻找商业伙伴。
从这个角度来说,请大家不要误解“多元化”这个词,以为我只是想在很多地方开花,“做外贸也可以,做微商也可以;卖机械也可以,何乐而不为”卖口罩”等等。
然后他以自己是斜杠青年为荣,甚至为自己有副业而自豪。
其实,真正的斜杠青年并不是这样的。 并不是说我在各个领域都涉足,是斜杠青年,而是说我的一项能力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 这才叫真正的斜杠青年。
举个实际的例子,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做,无论是销售、采购、营销、管理、创业、商务、培训……等等。
但我并没有对每个领域都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个每天睡7个小时的正常人,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真正的关键是我掌握了不同领域的共同逻辑。
以“销售”为例。 很多人认为销售就是卖产品,但招聘不也是销售吗? 只是我卖的是我公司的一个职位; 写的不是销售吗?
只是我卖的是我的知识; 采购不也是销售吗? 如果我不了解供应商的需求,我怎么能交换对我来说不重要但对供应商来说重要的东西呢?
连创业都不是销售?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向员工推销你的想法,那么没有人愿意长期跟随你。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真正的多元化应该是指能力的多元化,即“有能力做好每件事”,而不是“我能做好每件事”。
有了这个能力,无论你卖内衣还是飞机,无论你是在美国市场还是印度市场,其实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渐渐地,你自然会赚钱,然后你就会多元化。 收入。
2、赚钱靠创业。
创业确实能获得大多数劳动人民难以企及的财富。 哪怕只是一个小微企业,或者一个普通的个体户,十年时间积累千万以上的身家,也不是太难的事。
但问题是: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生存10年以上? 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悲伤?
我们看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只是“幸存者偏差”。
据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每年有超过100万家企业破产。 无论在哪个时代,创业都是千挑一、甚至万挑一的事情。
在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中,我们能够成功,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超群。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这可能只是运气不好。
很多人向往创业,觉得“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他们觉得只有创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 打工只是替别人数钱而已。
但事实上,他们向往的只是创业成功后的财富和生活,而不是创业本身。
创业本身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 每到春节,大家都是高兴又期待的。
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老板来说,春节前后往往是一年中最焦虑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
一、快过年了,年终奖钱从哪里来?
第二,快过年了,公司放假长达10天,长达1个月,但工资不能少。
第三,新年过后,大概率会有部分员工辞职。 谁来做额外的工作? 职位空缺如何招聘?
第四,整个一季度的财务目标定在春节前后两个月。 订单从哪里来?
再举个例子,很多企业不是前段时间就停业了吗?
但厂房租金能停吗? 不能。
员工工资可以停发吗? 不能。
银行贷款可以暂停吗? 不能。
供应商可以停止付款吗? 也不能。
大家都在说加油,但加油也是要钱的。 这笔钱从哪里来?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归根结底00后创业做什么好一两万块钱,创业是可以赚大钱的,但老板赚的是“剩余价值”,也就是说所有的利润都要先支付给员工、费用、股东、税金,还有什么?剩下的最后都是属于老板的。
即使公司经营不好,员工至少还有工资; 即使公司最终破产,员工仍然可以找到另一家公司。 但老板呢?
所以其实大家都不应该渴望白手起家。 这永远是少数人的事情。
综上所述,如果钱不靠副业、不靠创业,那靠什么呢?
你只能依靠你的主业。
你可能会说:我的工资才几千块钱,看起来怎么也挣不到钱啊。
雷神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优秀的人职业生涯第11年的收入大致等于之前10年的总和。
原因是:在职场的前X年(我个人认为X约等于10),我们基本处于学习、攀登的阶段。 那么在X+1年,爬得越高,势能就越大。 ,向下冲时的爆发力和杀伤力越强。
有些人的进步速度是一个绝对值,比如每年上升200米;
而有的人的进步速度呈指数级增长,比如今年1000米,明年1200米,后年1440米……每年固定增长20%,最终会形成巨大的复利潜力。
就像我们数学模型中的例子一样,小明的工资每年增长5%。 这是一个很不明显的数字,但是在复利的影响下,他可以从25岁的年薪5万,到40岁的年薪11.2万。45岁的年薪14.3万。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存款利息和财务管理。
我们强调赚钱要靠主业,并不代表副业不重要。 这意味着我们看待副业时,不能从赚钱的角度出发。
合格的副业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直接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以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
2、与主营业务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特别是在资源和能力层面。
3、天花板必须足够高,至少高于主营业务的天花板。
首先,为什么说副业不能以赚钱为直接目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大多数人很难从副业中赚到钱。
你不能用自己的副业去和别人的主业竞争,因为真正让你赚钱的不是你喜欢与否,而是你擅长与否。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把赚钱作为直接目标,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无法坚持下去;
就像我写了这么多年,如果一开始只是为了赚钱而分享的话,我可能坚持不了九年。
其次,为什么最好与主营业务有业务层面的联系?
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凭借自己在副业中培养出来的能力,先帮助我们的主业赚更多的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外贸业务员,现在有两份副业摆在你面前,一是下班后给邻居家的孩子补习英语,二是做美团骑手,送货上门。食物。 哪一项是你的工作? 哪一部分更适合您?
在我看来,尽管骑手的收入可能更高,但还是选择第一份工作比较好。 原因是帮助别人补习英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是有好处的。 主营业务不是更有帮助吗?
第三,为什么说副业的上限要足够高,请让我们这样理解:如果主业赚了现在的钱,那么副业就赚了未来的钱。
副业的最终结果往往只有两种,要么死亡,要么转而从事新的主业。 而如果副业的上限不够高,又怎么可能转行呢?
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主业上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像下班后辅导人英语,帮忙翻译,或者在亲戚的小加工厂帮忙做外贸;
虽然确实可以锻炼能力,而且在业务层面确实与主业相关,但“前景”确实一言难尽。
在我看来,这些不能称为副业,而只是零工。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是工作之外的8小时”。 我完全同意这一点;
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下班后是窝在电视、游戏机前的沙发上消磨时光,还是继续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 方式;
只要你能接受,三五年后,同龄的其他人都会开始买房买车,但你仍然是“以前的那个男孩”。
因此,我特别想向大家建议:
1、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收到客户伸出的橄榄枝,请不要急于拒绝。
2、在客户原有的应用场景下,你们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产品吗?
小时候,一个空调/冰箱大客户问我能否在营业时间帮他做冰箱产品,他愿意付钱给我。
但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 感觉白天的工作已经够忙够痛苦了,下班后就不想再继续工作了。
但回想起来:
1.我下班后并没有太多所谓的生活。 我就呆在宿舍打游戏;
2.我真正担心的不是缺乏时间,而是当我看到客户发来的产品零件清单时感到害怕。 别说产品了,连列表中的很多英文单词我都看不懂;
想到如果我真的接受了客户的offer,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事物,我本能地感到抗拒(我曾经深陷自己的舒适区......)
这件事让我后来后悔了,因为大家可能知道,我是做代购起家的,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寻找客户。
如果我接受了大客户的这份工作,当我以后开始自己的生意时,我可能会节省很多时间和困惑。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请不要轻易拒绝。
你唯一要注意的是:客户向你伸出的橄榄枝对他来说是重要的生意还是只是他的想法,而他实际上没有渠道、资源和能力把这件事做好?
就像疫情期间的口罩、额温枪甚至呼吸机一样,很多顾客告诉你需要几十万、几百万,也只是他们偶然获得的信息。 对于这种所谓的“商机”可能性,已经进行了多少笔交易? 即使交易完成,又能持续多久?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副业一定要和主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客户提供的商机是否有落地的可能性。
比如我做空调,有客户让我做冰箱配件。 这是有关系的,因为空调和冰箱都是制冷电器。
例如,如果你是医疗设备制造商,客户要求你寻找口罩是可以的,因为你和客户都已经从事医疗行业。
例如,如果你是卫浴生产企业,向客户推销空气净化器并没有什么错,因为无论是卫浴洁具还是空气净化器,对于客户来说销售渠道和应用场景都是一样的。
比如你有一个几千人的账号,你可以推广任何产品,只要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是太大(比如你做充电宝,推广挖矿设备确实有点过分了)毕竟,社交媒体是你的渠道资源。
当我们勤奋工作了5-10年,通过主业+副业的形式赚了一点钱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心痒痒,想做一些小项目或者小投资。
首先跟大家科普两个概念:投资回报率和机会成本。
投资回报率按(税前年利润/总投资)×100%计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投资5万元,努力工作一年后,你打开抽屉数钱,最后手里有8万元,那么投资回报率为(8万-5万)/5万= 60%。
至于机会成本,Cost是指当你面临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时,被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选项就是这个决策的机会成本。
你要出去吃午饭,同样的价格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肯德基,一种是麦当劳;
当你选择肯德基时,你必然会放弃麦当劳; 当你选择麦当劳时,你必然会放弃肯德基;
放弃的能够带来的价值就是你选择的机会成本。
知道这两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最大的意义在于:当你把这个5万元的项目当作一个投资项目时,你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会对你的主营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但当你把它当作一个创业项目时,你可能需要全力以赴。那么你计算过离开公司后继续工作、创业的投资回报率吗? 当您选择两者之一时,您是否比较过机会成本?
在很多创业投资项目中,投资回报率只有30%-60%(毕竟白手起家,年入百万只是少数人的故事),本金5万元,就可以最后只赚15000元-30000元。
这点收入,换算成工资,也只有1250元到2500元/月,太少了。
对于这样的项目,建议将其视为投资项目而不是创业项目。
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呢?
我的建议是:投资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如今,打着帮助别人赚钱的旗号,其实让自己赚钱的事情太多了。
就连那些明显是想掏空你口袋里最后一块钢材的培训机构,也巧妙地使用了诸如“你不是花钱去培训,而是投资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之类的短语。
如果你不专业,无法了解对方的商业模式,对市场需求和痛点一无所知,不知道它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你只会听对方说“我们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年收入非常高。” ”,刚进入游戏,头脑一热。
这种投资与赌博有何不同?
成功其实没有捷径。
我的家乡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当然可能各个小地方都一样),大家都喜欢比较。
某某昨天与领导某某共进晚餐;
某某刚刚买了一辆宝马 X5;
最近有人买了一套200平米的豪宅;
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你会觉得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并且会非常渴望成功,尤其是急功近利。 你会渴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别人口中的“某人”。
这样一来,整个人就会变得很浮躁,想要走捷径。